運動攀登-介紹上攀和抱石

by 運動島人團隊
man in black shorts and red shorts doing yoga

你攀過岩嗎?有時聽到的答案是:「我都是去抱石耶~那算是攀岩嗎?」
你可能會心想,攀岩和抱石有什麼不一樣嗎?
尤其「攀岩」在2020東奧成為正式的比賽項目,也讓更多人認識了所謂的「運動攀登」!

什麼是「運動攀登」?

「運動攀登」是從過去傳統的登山技術延伸而來,在現今常見透過可移動式的岩塊設計出人工岩場,在可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進行的冒險運動。運動攀登其實又是大家口中常提到的「攀岩」,其中主要可以分為「上攀」和「抱石」兩大類。

上攀

「上攀」的高度大概三或四層樓高,約為9至15公尺,需穿著安全繩索等設備,且在攀登時必須要有確保員,以下將分為三種上攀方式,分別為先鋒攀登、後繼者攀登、頂繩攀登。

  • 頂繩攀登 (TOP ROPING)

上方確保攀登,在路線的最上方設立好固定點,是最常見適合初學者的攀登方式。

  • 先鋒攀登 (LEAD ROPING)

攀登者需沿路將快扣和繩子掛在保護點上已完成確保。

  • 後繼者攀登 (SECOND ROPING)

顧名思義是在先鋒者攀登後攀登,在攀登過程中沿路解開快扣。

抱石

抱石的高度比上攀高度低,約為4至5公尺,因為沒有繩索做確保,因此通常下方有軟墊保護,是一個自己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的運動。

woman in black tank top and blue denim jeans lying on pink and blue balloons
Photo by cottonbro on Pexels.com
上攀和抱石的比較

簡單來說,上攀需要安全繩索作為確保,而抱石則僅用軟墊作為保護,所以當你今天去攀岩的時候,是沒有安全繩索就赤手空拳上去爬的就是抱石摟!以下將依據高度、保護措施還有體能的需求分類,讓大家對於運動攀登有個初步的認識!

特色種類上攀抱石
高度較高 (9m-15m)較低 (4m-5m)
保護措施有確保員及安全繩索下方設置軟墊
主要體能肌耐力爆發力
上攀和抱石的比較

💡運動小補帖:2020東京奧運正式項目-運動攀登

在2020東京奧運時,運動攀登首次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,主要分為先鋒賽、計時賽、抱石賽,將選手三項的成績合計後進行評比,因為是考驗選手的綜合性表現,因此該運動項目分作男女的全能賽。

  • 先鋒賽:
    選手需在高度12公尺、寬度約3公尺的岩壁上進行先鋒攀登,必須在六分鐘內完成賽道路線,並依據選手是否「完攀」,若未完成攀登,則依據選手的墜落點計分。
  • 計時賽:
    只有一條路線且會在賽前先行公佈,除了考驗選手的攀登技巧之外,也是考驗選手對於路線的熟悉程度。
  • 抱石賽:
    資格賽有5條路線,每條路線限時5分鐘,後續的複賽及決賽共有4條路線,每條路線限時5分鐘,每條路線大約設置8~12個岩點。

如果覺得文字敘述比較難懂,來看這次2020東奧的女子全能賽冠軍Janja Garnbret的精彩影片吧!依序一次讓你搞懂什麼是「計時賽、抱石賽、先鋒賽」!


本文參考: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 運動攀登 / 維基百科: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6%94%80%E5%B2%A9

你可能也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