巧固球,源自於瑞士,巧固球的名稱來自於音譯,是以「球撞擊到網子」的聲音命名的,和法文的「 tchouk 」發音相似,因此被稱作為「 Tchoukball 」,中文則稱作「巧固球」。
巧固球是一項團體球類運動,是一項沒有身體碰撞的運動,因此別名又被稱作「君子球」。因為在打巧固球的過程中,不像其他常見的籃球或是足球常有肢體碰撞,因此,巧固球也是一項適合發展手腳協調和團隊合作的運動項目之ㄧ。
比賽規則
比賽規則將分為七個部分,包含賽制介紹、操球動作、得分方式、發球規則、阻擋犯規、射網次數和自由球。
一、賽制介紹
主要分為「單網賽」和「雙網賽」兩種
單網賽 | 正方形球場(20m*20m) | 每隊9人,最多6人上場比賽。 |
雙網賽 | 長方形長方形球場(20m*40m) | 9人制/7人制/5人制。 |

二、操球動作
操球規則:常見允許動作
- 可使用手、臂、頭及膝蓋以上接、投、擊、推送等方式。
- 接到球後腳著地接觸三次。
- 持球最多三秒鐘。
操球規則:常見犯規動作
- 於地面或空中運球。
- 膝蓋以下觸球。
- 傳球超過三次。
- 故意拿球丟人。
- 搶對手正在傳的球。
三、得分方式
攻擊方得分:
- 攻擊方完成射網動作且球彈至比賽場內,而防守方未接到球,則攻擊方得分。
- 攻擊方完成射網動作,防守方於禁區內或界外觸及或接觸到球,則攻擊方得分。
- 攻擊方完成射網動作,防守方於空中接到球,但人於禁區內落地,則攻擊方得分。
防守方得分:
- 攻擊方完成射網動作且球彈至禁區內,則防守方得分。
- 攻擊方完成射網動作但球未觸碰到網架,則防守方得分。
- 攻擊方完成射網動作且球彈至比賽場外,則防守方得分。
- 攻擊方完成射網動作後,射手自己碰到球或接住,則防守方得分。
※攻守交換:當攻擊方完成射網動作且成功得分
四、發球規則
任何一隊得一分後,都要重新發球。
-單網賽:由球網對邊之底線外發球。
-雙網賽:由得分端之底線外發球。
五、阻擋犯規
凡攻擊方在傳球、射網或接球時,防守方不得有任何阻擋行為。
六、射網次數
-雙網賽時,兩隊對於一邊的網子,總共只能連續射三次,若犯規,則另一方獲得自由球機會。
-攻擊方射網時球觸及鐵框,彈入有效區且防守方接住,則射網次數不計,比賽繼續進行。
七、自由球
-攻擊方完成射網動作後,由同隊隊員接到球,則原先的防守方得到自由球機會。
-攻擊方射網時球觸及鐵框,彈入有效區且防守方未接住,則原先的防守方得到自由球機會。
-攻擊方射網時,同隊隊員碰觸到球,則原先的防守方得到自由球機會。
參考資料: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 / 台中市體育總會巧固球委員會
👄運動島人話家常👄
希望大家看完介紹後都有更了解巧固球的簡易規則,以後有人問你巧固球是什麼的時候,別再說不知道摟!🤣
如果還是不清楚,可以去看全明星運動會的巧固球比賽唷!